四川省泸州高级中学校

Sichuan Province Luzhou Middle School
四川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四川省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 首页 => 教学教研 => 教研动态 => 文章正文
中学历史课堂“问题探究式”教学的实施
发表时间:2007-6-1 09:04:28  编辑:泸高教科室
点击/评论:11286/0
 
中学历史课堂“问题探究式”教学的实施
泸州高中历史特级教师   王晓云
 
    内容摘要: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理念下,探究式学习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探究式学习是新课程标准中“过程与方法”目标达成的核心载体,同时也关系到“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目标的落实。中学历史课堂“问题探究式”教学通常通过五种途径而实施:利用教师设问、激活学生思维进行探究;利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置疑引入探究;利用学生课外学习中的“发现”进入探究;利用教材中的疑点深入探究,利用学生练习题中的问题展开探究。
    关键词:历史教学   问题探究   教学   基本途径
    前不久,全国历史教学专委会副理事长龚奇柱先生在《对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的回顾与思考》中指出:“在历史教学中,一些教师的照本宣科、灌输知识、机械训练和学生的死记硬背严重影响了历史课程目标的实现,也影响了历史课和历史教师的形象,影响了历史学科和历史教师的地位,只有依靠改革,历史教学、历史学科和历史教师才能走出困境。”就我们所了解大部分学校情况基本如此,因此当前的中学历史教学现状必须改革。
    一、探究学习是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
    1、新课程改革要求转变学习方式
    传统的学习方式中,接受学习是占主导地位的。根据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理论,接受学习也有其意义,特别是在基础性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它起着非常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既便是在新课程改革之风劲吹的今天,它也仍将是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一种基本的教学模式。但在升学压力空前大的背景下,它已经异化为应试教育的最佳学习方式,在很多方面已经变为机械学习,窒息了学生的思维和创造性,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诟病,因而探究学习应运而生。现在新课程标准突出三维目标,那么怎样去实现这些目标?我认为探究式学习就是三维目标中“过程与方法”目标达成的核心载体,同时它也关系到“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目标的落实。从这个意义上讲探究式学习成为新课程改革的关键。
    2、问题探究式教学的含义
    本文所指的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科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进行教与学活动的一种方式,是学生在课堂中以研究的态度和一般研究方法进行探索的一种学习活动,对教师而言,是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和策略,而不是离开课堂进行的其它探究。
    探究式学习也有多种方式,课堂教学“问题探究”是其中之一。根据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叶小兵的观点,“问题探究”教学模式是以师生讨论历史问题为主要特征,其理论基础是:人们的认识是起于问题的发生,没有问题就谈不上学习和研究。正是在发现问题、探讨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得以提高,教学的过程也是探究问题的过程。他还提出这一模式的主要教学策略有六:一是问题的不确定性,能够引发思考,激活思维。二是学生讨论为主,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三是引导观点交锋,促进探究深入。四是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五是注意论证方法。六是问题和结论都是开放性。而怎样发现问题是这一教育模式的关键,有句格言说“提出问题就等于问题解决了一半。”经过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利用以下五种契机实施历史课堂“问题探究”教学模式。
    二、“问题探究式”教学的实施
    1、利用教师设问、激活学生思维进行探究
教师设问是“问题探究”教学模式中最常用的方式。在新课改理念下提问是实施师生互动及启动教学过程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师生、生生沟通、理解的契机和培养学生独立探索思考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恰好体现了“教为主导,疑是主轴”的新课程理念。
    我曾经对新课程改革理念下教师的课堂提问作了一些设想,总的就是要体现开放性、创新性,有利于激活学生思维。没有开放的活跃的思维,课堂就没有活力和生命力,也就谈不上探究学习。比如据报端介绍的日本高中历史教学中,有教师问学生:21世纪如果日本与中国开战,你认为大概在何时?远因和近因是什么?如果日本胜了,胜在什么地方?输又输在什么条件上?学生们论证说:这场战争可能爆发在台湾与中国大陆统一之后,一旦台湾海峡成为中国的内海,日本从中东运输石油到本土的油轮必须绕道马六甲海峡,成本将大大增高。日本的油轮要想从台湾海峡通过,必须出动驱逐舰,因而与中国军队难免有一场激战。开战时间大约在2015年至2020年。日本从现在起就要做好对中国作战的准备。我们姑且不管他们论证如何,不管“中国威胁论”余毒铭刻于童心有多深,但其教学方法的启示,历史与现实紧密联系的教育功能,都反衬出我国历史教学中的“满堂灌”方式、及与国家前途命运关联不多的学习内容的弊端,真令我们历史教育工作者汗颜!
    2、利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置疑引入探究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问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些问题往往是思维碰撞产生的火花,教师特别应该加以呵护,它会对教学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也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这也是“问题探究”的契机。美国教育家布鲁姆曾说:“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
    比如,当我们讲“中国无产阶级受三重压迫和剥削”。学生突然提问:“什么是剥削?现在私营企业里有没有剥削?”为了让学生认真思考,查阅资料,真正弄清“剥削”的含义和正确看待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私营企业的发展问题,我把它作为思考题,让大家分组准备,用专门时间发表意见,陈述观点。
    教师可提出几个问题供大家思考:第一,“剥削”一词的含义是什么?第二,现在民营企业属于什么性质的企业?它是不等同资本家的企业?第三,怎样判断民营企业里有无“剥削”,企业主自主决定给员工工资,有时很低,是不 就是剥削?
    同学们通过查资料,找相关信息,热烈讨论探究,他们认为“剥削”:“指社会上一部分人或某一社会集团凭借私有的生产资料或货币资本,无偿地攫取另一部分人或其它社会集团的劳动成果。”由此明确了“剥削”是凭借“私有生产资料和资本”为前提。至于现在民营企业是不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的企业,大多数同学认为,它是“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经济能促成社会资本的积累和扩大,在解决就业问题方面有重要作用,有利于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等。对于民营企业有无剥削,同学们认为不应以工资多少判断,而要看企业经营管理是否合法,工资待遇是否符合《劳动法》规定,一切要以是否合法为依据。至于工资待遇较差,与我国当前劳动力相对过剩有关,在一定程度上是供求关系所决定,一部分同学坚持认为当前雇佣童工和廉价劳动力,实际上就是剥削,部分同学认为这种情况毕竟是少数,不能以点代面,随着社会主义法治逐步完善,这种现象将日益减少。总之,不管分歧有没有?有多大?但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思考、提问、查阅资料、解决问题,逐步清楚了应该怎样看待资本主义社会阶级关系,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发展及存在的误区,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认识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
    3、利用学生课外学习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探究
    当前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多元化,他们对当前历史教学中的主流观点提出异议也在情理之中。比如:讲“宋高宗和宰相秦桧为首的投降派……以‘莫须有’的罪名把他(岳飞)杀害”时,一位同学问,你怎么看《秦桧后人,你们怎不站出来》这篇文章?其实当前也有人提出秦桧的奸臣帽子应该摘掉,认为宋朝和金朝都属今天的中国,宋金之战,秦桧主和,有利于民族融合、团结,因此他不是卖国贼。这涉及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历史事件,涉及到历史上中国疆域与现在的中国,涉及历史上政权之间的关系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第一,今天的中国是几千年来历史的中国的发展,是多民族共同缔造的,历史上少数民族及国家政权,如同汉族及其国家政权一样都是历史上中国的一部分,金与宋之间是今天中国境内的或叫做汉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关系,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不是外国与中国的关系。第二,在今天看来,宋金之间的战争是中华民族内部之间的战争,但历史的看待当时的问题,我们不能把当时还作为独立的民族政权,如匈奴、吐蕃、女真、契丹、蒙古说成是与汉族王朝同一个国家,从当时情况看,他们之间的战争就是国与国的战争,否则得出的结论:秦桧就是统一和民族融合的功臣,岳飞就是   臣。第三,已故的国际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曾在《历史上的中国和中国历代疆域》中写道:“历史是发展的,我们不能拿后来的关系看当时的关系。……假如说后来已成为一家,当时就可以不抵抗的话,那么将来世界总有一天要进入共产主义的,国家总是要消灭的,那么将来讲起历史来岂不就得认为历史时期被侵略者反抗侵略都是无聊的?要这样讲起来,那我们的抗日战争岂不也是多余的?”通过对这生动又具体的问题探究,使学生对


  编辑:泸高教科室